摘要: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中國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單位之間以及社會成員個人之間的收入差距快速擴大,并在一些領域產生了嚴重的分配不公問題。到90年代中期,衡量收入不均等程度的中國人均年收入基尼系數,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從改革開放初期的0.2左右急速增加到0.4以上。與此同時,由收入和財富分配差距引發的各種社會沖突也不斷增多,政府和知識界對社會穩定都表示出擔心和警惕。2006年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著力點;2007年中共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創造機會公平,整頓分配秩序,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2017年中共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一個從搖籃到墳墓的宏大框架,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自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收入差距一路擴大的態勢,終于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時期得到控制,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在2008年達到峰值0.491,自2009年開始下降,至2015年下降到0.462。中國的發展經驗和世界各國的發展事實都表明,走向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是人類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共同期望,也應當是經濟社會發展追求的目標。
全文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