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訊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弘揚科學家精神,11月5日,“首屆科學家精神論壇”在綿陽梓潼“兩彈一星”干部學院舉行。中共綿陽市委書記劉超,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黨委副書記何穎波,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李正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常委、中國宇航學會航天科學與技術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郭建寧,中國科學院直屬機關黨委宣傳部部長李斌等出席會議并先后致辭。中共綿陽市委副書記胥錦成主持開幕式。
李正華在致辭中說,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的很多院士,都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睂炐憧茖W家稱為“民族英雄”,確立了科學、科學家和科學家精神在我國的崇高地位。習近平總書記還一再強調,要“傳承老一代科學家愛國奉獻、淡泊名利的優良品質,把科學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把人生理想融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奮斗中”。2019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明確了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內涵,向全社會發出了致敬科學家、弘揚科學家精神的號召。激勵和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樹立科技界廣泛認可、共同遵循的價值理念,加快培育促進科技事業健康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這為我國新時代倡導和弘揚科學家精神指明了前進方向。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倡導在全社會弘揚科學家精神,規格之高、力度之大,都是空前的,體現了黨中央對科學家群體和科學家精神的高度重視。
李正華表示,新中國科技發展歷史見證了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成就偉大的事業的華章??茖W家精神即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愛國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靈魂,創新精神是科學研究最鮮明的稟賦,求實精神是科技發展進步的原動力,奉獻精神成就科學家高尚人格風范,協同精神是經濟全球化時代之必需,育人精神關乎科技事業長遠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70多年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科學救國、科學報國、科學強國的奮斗史??茖W家精神是新中國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一定將弘揚科學家精神落實到各項具體工作中去,讓科學家精神成為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勇登科學高峰的重要力量源泉,讓科學家精神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大放異彩。
會上宣讀了胡思得院士、趙憲庚院士、杜祥琬院士、張翔中將等為論壇發來的賀電。
中國工程院院士、強流脈沖加速器專家、中物院流體物理研究所工程師鄧建軍,中國科學院院士、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宇航學會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俊華,中科協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朱光亞之子朱明遠分別作了主旨演講。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趙文洪,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鄭有貴、第三研究室主任李文,以及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圖書和文化館技術保障室主任鄭光輝、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王玉平、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主任傅頤、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靜、中科協科技傳播中心處長王松光以及優秀論文獲獎作者代表發言。會議共收到109篇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原副所長張星星就科學家精神接受中央電視臺等媒體釆訪。
與會人員向鄧稼先銅像敬獻了花籃儀式、參觀了兩彈城,以深切緬懷為中國“兩彈一星”偉大事業作出杰出貢獻老一輩科學家和科研工作者。會議發布了“弘揚科學家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的倡議。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中共綿陽市委和綿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文化建設與發展史研究中心、中共梓潼縣委和縣人民政府、“兩彈一星”干部學院、鄧稼先干部學院共同承辦。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四川省內外高校和科研機關的專家學者及地方黨政機關領導干部,約120余人參加會議。
?。ㄖ袊鐣茖W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供稿)
中共綿陽市委書記劉超致辭 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李正華致辭 主辦方/供圖
獲獎代表上臺領獎 主辦方/供圖